快速导航: 压力变送器 | 温度变送器 | 流量计/流量控制器 |
→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物联网是传感器未来5到10年的大赛道



雷火竞技app下载官网


产品简介:

  】导读:物联网很大,大致上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而传感器就是物联网感知层的最核心设备。

  近期国家出台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推动新基本的建设等多项政策,物联网是这些政策的最主要落实领域,可预见未来5到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迎来一波大发展。借着这股东风,物联网也将成为传感器未来5到10年最重要的赛道之一。

  本文对物联网阐述全面,结构清晰,从物联网概念框架、推动因素,到传感器、MCU等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核心技术和产业,及个人、家居、商业、工业物联网等的理论和技术区别都有点到。能够全方面了解传感器在物联网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规划未来5到10年企业研发、销售哪些传感器更可观。

  第二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本质是人和人的联网,载体为智能手机等可移动设备,连接方式也由固定线路向无线网络发展。

  下一代信息互连的演进形式是什么?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两次信息革命的载体PC和智能手机出货量已逐渐见顶,社会进步呼唤新一代网络革命。人与物、物与物的万物互联,利用多种连接方式实现信息的主动或被动传输,即物联网,将成为新一代网络变革的方向。

  物联网作为数字化的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亦是实现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内燃机。数字化的经济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举措,各国都将数字化的经济战略提升到国家高度。从2019年情况去看,德、英、美等领先国家数字化的经济占GDP比重已突破60%,中国距离领先国家仍有一定距离。

  物联网技术可有效搜集各行各业的数据,提高社会生产部门的数字化程度,助推非结构化数据向结构化数据的升级,从而利用数据实现高效管理、效率提升,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的关键环节,是数字化的经济的重要支撑。

  物联网,是指利用各类信息识别设备(二维码、RFID、传感器、GPS、激光扫描等),把任何物品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协议相连接,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识别、定位、监控、控制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连接主体强调场景,即不一样的行业特定的物品。物联网架构一般可分为四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利用丰富的连接技术,以实现不同场景的连接需求。物联网技术主要有被动识别、短距有线、短距无线、长距无线四大类,RFID技术(被动识别)的出现掀起第一次物联网浪潮,但被动读取的性质使其应用场景有限;ZigBee、WIFi、Lora等短距离无线组网技术的成熟,掀起第二次物联网浪潮。长远看,蜂窝通信技术(4G/5G等长距无线)的不断演进,将逐步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和升级。

  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提出要对传感网进行战略部署,2009年总理在无锡发表“感知中国”讲话后物联网行业更是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2010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首批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2019年,在科创板鼓励的创新企业类别中,物联网也榜上有名。2020年,工信部进一步印发《关于深入推动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持续推进物联网发展。

  1、传感器成本不断降低。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入口,是感知物体及其所处状态、环境各种信息数据的底层元器件。传感器不断向智能化、高精度、集成化、小型化方向发展,推动全球传感器平均单价持续走低,使智能设备的联网部署成本大幅度降低,从基础设施层面推动物联网发展。

  2、通信芯片成本不断降低。一方面通信芯片的成本在不断走低,另一方面,通信技术革新,适合物联网应用的通信芯片持续迭代升级。

  设备处理器芯片成本不断降低。为提高IoT设备的灵活性和便携性,延长微型电池使用寿命,设备处理器芯片向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方向发展。在性能、成本、功耗、可靠性、生命周期以及适合使用的范围等方面优势显著的MCU等正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功耗敏感的终端设备。

  3、通信网络技术不断成熟。5G通信协议标准专对于海量机器类通信以及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场景进行设计。因此,5G技术有望推动万物互联进入全新阶段:“万屏互联”场景有望落地;5G可制成海量数据传输与处理,协助解决数据种类、数据量的极大增长难题;5G低时延的网络传输特性,将极大推动远程控制类应用的兴起,从而极大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物联网是否有价值,是产业能否爆发的核心。依照我们的观察,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并且从简单的监控类应用向智能控制类应用升级,其不再局限于远程抄表等传统场景,而是和各行各业结合,孕育出如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远程作业等高级应用,单个物品连接的价值正不断放大,物联网的产业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盈利闭环,产业活力提升。

  产业龙头的投资和推广是技术落地的关键。在工信部政策指引下,实体产业各方积极做出响应,共同推进物联网发展,目前来看,运营商、电信设备商、互联网巨头以及工业巨头成为推动技术和应用推广的四股合力。

  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用户补贴刺激应用,运营商在底层推动物联网建设发展。自2016年以来,三大运营商均大力加码物联网网络建设,并以终端补贴的形式刺激用户使用,在培养了用户使用习惯后,开始通过升级网络解决方案实现项目收入。

  物联网慢慢的变成了运营商ICT战略转型的关键业务类型。目前,运营商已完成了初期的网络建设过程,基于物联网应用的业务收入迅速增加中,2020年三大运营商物联网业务收入合计实现约159亿元,同比增长16%,物联网业务已成为业务创新及转型的重要抓手。

  设备商提供核心基础设备和技术能力,包括物联网操作系统、芯片、云平台等,做好物联网使能。包括华为、中兴等在内的设备商,在物联网业务层面重视底层核心技术的积累,提供包括物联网操作系统、各类芯片/模组、物联网云平台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如华为物联网“1+2+1”战略,聚焦ICT基础设施,中兴则提供从芯到云的解决方案,创建终端应用使能平台。

  互联网厂商是推动消费物联网的重要力量。以小米为例,小米IoT平台是小米面向消费类智能硬件领域的开放合作平台,生态开放,提供设备间智能互联的能力。

  阿里100亿设备连接目标打造物联网生态。2018年3月28日,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宣布阿里巴巴将正式进军IoT。胡晓明表示,IoT是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之后的一条新的主赛道,并提出5年要完成100亿设备连接的目标。

  据阿里云官微,目前阿里云IoT已连接智能设备覆盖200多个国家,119个品类,5000多个SKU,合作品牌多达500个,接入5000家企业,目标2021年实现10000家企业接入。

  工业巨头是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关键力量,其居于自身的业务流程开发出的解决方案,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是第三方开发者很难来做比较的。如西方早期的工业4.0均是由博世、西门子等巨头在推动,国内的三一重工等是第一批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巨头,具有示范效应。

  万物互联正在进行,市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根据GSMA数据,2019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2025年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速13%。据StrategyAnalytics,2019年全球物联网产值达到6860亿美元,2024年有望突破1.1万亿美元,CAGR达到10.7%。

  不同的主流咨询机构口径不同,但对未来都给了很高的期待。依照我们的观察,物联网的发展速度有望超越大家的普遍预期,未来5年复合增速达到15%的水平,是增长最快的硬件科技赛道之一。

  物联网连接数至少是千亿级别,是超越手机空间的更广阔的市场。全球60亿的人口量级,按照人均2部手机,也就是百亿级别的存量市场,10亿级别的增量市场。而每个人在衣食住行等各类场景所接触的需要联网的物体,人均可达5~10个,是个千亿级别的存量市场,并有望带来百亿级别的增量市场。

  感知层:主要指一些嵌入在终端里的底层元器件,包括各传感器、RFID、二维码等,广义来看,视频监控、图像识别等亦属于感知层,该层基本功能是实现数据搜集。

  传输层:主要指通信网络以及帮助终端接入网络的通信模组,根据不同的场景,应用不同的网络,主要的功能是实现数据传输。

  平台层:主要指云平台和操作系统,所有的终端入网后,数据需要汇总在一个云平台上,实现对终端状态数据的计算、存储。

  应用层:主要指各类应用终端,以及包含应用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用户根据平台层汇集处理完的数据,对终端进行远程监控、控制和管理,实现数据的应用。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占到30-40%左右,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虽然种类众多,产业价值较低,占到10-15%左右。

  从产业发展顺序看,感知层和传输层将会最先发展,随着联网终端的慢慢的变多,应用会应运而生,同时云平台会同步成长和成熟。

  从产业受益的必然性看,底层元器件众多,除了基带芯片,大多应该要依据应用场景选择,可选择性强;终端应用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其受益程度和细致划分领域的数字化程度有关,需具体场景具体分析;通信模组(含芯片)和云平台这两个产业链环节,是不一样的种类的终端入网,都需要配备的,因此会确定性受益产业的大发展。

  物联网产业链长,涉及底层元器件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科技链条,可挖掘机会众多。在整个需求迅速增加的背景下,不一样的层次的投资逻辑各有特点:

  传感器是感知物品及其所处状态、环境各种信息数据的底层元器件,是数据搜集环节的基础和关键。但是不同场景往往只需要一种或几种传感器,因此某一类传感器不属于必然受益环节。

  传感器逐步走向智能化和集成化,MEMS即微机电系统,利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微机械加工技术,把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制造在一块芯片上的微型集成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灵敏度较高、易于集成等优点,正逐渐取代传统传感器。

  传感器的种类非常之多、工艺差别较大,专业化分工带来的规模效应不显著,因此国际主流厂商以IDM为主。但在个别领域,亦出现了专门的设计、代工、封测公司,具体的产业链及领先公司如下所示。

  MEMS器件市场空间广阔:据Yole数据,2019年MEMS器件市场规模约115亿美元,其中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占60%;随着物联网等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5年市场空间可突破177亿美元。

  国产替代潜力十足:目前,传感器的主要供应商还是海外巨头,排名前十的MEMS传感器公司,全为海外公司。国内公司如歌尔股份、瑞声科技等,正从个别传感器领域不断突破,进入细致划分领域前列,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歌尔股份精密零组件业务持续发展,折射物联网浪潮下的MEMS器件机遇:歌尔精密零组件业务主要提供MEMS传感器、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受线%。

  据Yole数据,2019年全球MEMS产业企业收入排名中歌尔股份位列第9位,是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企业,拟分拆歌尔微电子上市(子公司,从事MEMS麦克风、MEMS传感器、微系统模组等相关这类的产品),将逐步加强公司MEMS布局。

  MCU(微控制器),是把CPU的频率和规格做缩减,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用以对不同的电子终端实现控制功能。MCU分为4位、8位、32位及64位等不一样的规格,32位及以上属于高端产品。

  处理器单元或微控制器物联网系统的核心:物联网系统的网络拓扑由简单的节点组成,这些节点收集并传输数据到中央控制器或网关,实现数据处理和智能控制。目前,先进的IoT传感器节点整合了传感器功能,并使用8位或32位MCU来运行RF协议栈。

  MCU下游应用广泛,主要包含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及医疗、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汽车电子为最大的应用领域。受益高端应用的发展,MCU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总体来看,MCU市场集中度高,高端MCU芯片被国外厂商占据,尤其是通用类MCU,龙头厂商有很强的规模优势,如德州仪器、NXP、Microchip、Cypress等。我国企业也正在个别领域不断突破壮大中,主要有中颖电子、兆易创新、灵动微电子、华大半导体等。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电力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开发适配的MCU,有望在固有竞争格局下弯道超车,可关注相应标的。

  受益物联网高景气MCU需求,中颖电子实现业绩稳健增长:中颖电子是国内老牌的MCU设计企业,产品大致上可以分为工业控制级别的MCU芯片和OLED显示驱动芯片,其中MCU芯片大多数都用在家电主控、锂电池管理、电机控制、智能电表及物联网领域。受益物联网智能终端数增长,公司连续多年保持营收正增长,过去5年利润复合增速达33%,工业控制类MCU芯片产品占营收比重达到90%以上。

  智能控制器是基于成熟的MCU或DSP,烧录嵌入式软件后的模组类产品,是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脑,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类智能终端中。在物联网应用中,智能控制器成为各类联网终端远程控制的基础,有望受益物联网的应用升级趋势。

  据Frost&Sullivan预测,2021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将突破2.7万亿元,2016-2021年CAGR约14.7%。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智能控制器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智能建筑、健康与护理等众多领域。

  智能控制器市场较为分散,业内参与者最重要的包含海外大规模多元制造商(智能控制器仅为业务之一)、细致划分领域专业制造商以及各类中小厂商。

  智能控制器厂商主要通过购买上游核心芯片进行封装和软件设计,属于中游环节,国内龙头如拓邦股份、和而泰等,依靠工程师红利和智能制造能力,有望在细致划分领域内实现国产替代。

  拓邦股份:智能控制器解决方案领导者。公司是国内老牌智能控制器供应商,近5年收入复合增速25%,其智能控制器面向家电、工具、工业和锂电四大行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6.14亿元,同比增长44.3%。

  感知层最重要的包含各类底层元器件,如传感器、控制芯片、智能控制器等,主要的功能是实现物端智能以及提取物品本身的信息。视频监控、图像识别等亦属于广义的感知层,本文暂不做进一步分析。此外,RFID和二维码属于被动读取技术,属于第一代物联网技术,本文亦没有详细阐述。

  总体来看,物联网连接增长对感知层器件的需求有明显拉动作用,市场空间较大。目前海外龙头市场影响力较大,国内企业迎来国产替代机遇。

  传感器:种类非常之多,应用较为分散,没有一类必然需要配备的产品,需要具体场景具体分析,投资的普适性较弱。

  通信芯片这里主要指基带芯片,实现通信信号的调制,是无线通信网络的最核心环节,技术壁垒最高。以蜂窝芯片为例,可提供4G基带芯片的主要有高通、英特尔、华为、中兴、ASR、GCT等,目前高通、华为海思、三星在5G芯片领域较为领先,MTK、ASR等能够跟随。

  物联网连接数的增长直接推动基带芯片需求的增加,基带芯片属于必然受益环节;此外,物联网连接方式逐渐向NB-Iot/4g(cat.1)/5g等网络迁移,NB-Iot、5G等制式的芯片出货量迎来快速增长。

  通信芯片:海外巨头领跑,国产化已逐步开始。不同通信制式的芯片技术难度不同,其中,蜂窝WiFi蓝牙等。目前,在所有的领域,都有国产公司不断突破,技术较为简单的领域已有细分全球龙头跑出,如WiFi芯片的乐鑫科技、博通集成,蓝牙领域的泰凌微电子,全球份额都已经较高。而技术壁垒最高的蜂窝领域,有赖于华为、中兴等企业的进一步突破。

  翱捷科技是国内极少数同时拥有全制式蜂窝基带芯片(2G-5G)及多协议非蜂窝物联网芯片(WiFi、LoRa、蓝牙、GNSS)研发设计实力的公司。根据StrategyAnalytics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蜂窝基带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300亿元,在国产替代背景下,翱捷科技逐步突围,2019年实现3.98亿元营收,2020年有望超越10亿,是国产蜂窝基带的新星。

  通信模组:信息传输媒介,必由环节。每一个联网的终端,都需要借助通信模组这一媒介传输数据,通信模组与物联网连接数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在物联网连接技术升级和连接需求逐步扩大的背景下,物联网无线通信模组正处于行业繁荣期。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通信模组上游主要为基带芯片、存储芯片、射频芯片等核心器件,下游为碎片化的物联网应用,模组属于中游环节。

  通信模组:市场正在爆发。通信模组已处在爆发中:蜂窝通信模组过去几年的全球出货量以复合2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2019年底出货量达到了2.65亿;WiFi和蓝牙的全球模组出货量亦迅速增加,2019年WiFiMCU大约出货在2亿颗,蓝牙为42亿颗。

  通信模组:东升西落,逐步实现全球主导。通信模组是较为简单的产业链环节,中国厂商已经实现了突破和国产替代,逐步达到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水平。以蜂窝为例,据Counterpoint,20Q2国内厂商移远通信、日海智能、广和通出货量已位居世界前三,合计市场占有率达到52%。

  移远通信:物联网模组全球龙头 。移远通信是物联网模组全球龙头:公司产品体系全面,囊括2G-5G蜂窝模块、WiFi模块、NB-IoT模块、GNSS模块等,经销/直销体系完善,近年来快速成长,已成为全世界龙头,据BergInsight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蜂窝模块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1亿元,据公司业绩预告,2020全年实现净利润2.29-2.59亿元,同比增长55.00%到75.00%。

  传输层主要指通信网络、帮助终端接入网络的通信模组及其核心部件通信芯片,由于传输层是不同终端入网的基础,属于必然受益环节。由运营商主导的通信网络建设在本文暂不讨论,主要分析联网的终端所需要的模组及芯片。

  通信芯片:是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尤其是蜂窝芯片,话语权依然在高通手中。国内企业在高端领域正加速追赶,在技术难度较低领域已有突破,国产替代机会巨大。

  通信模组:通信模组与物联网连接数存在一一对应的必然关系,在应用大发展背景下,市场景气度极高。该产业链环节依靠工程师红利和规模效应,已完成了全球主导,并有全球龙头跑出。

  物联网PaaS平台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枢纽的环节。其搭建在底层云计算资源之上,共同提供开放的云服务,允许各类应用在其上开发、部署和运营。同时,对所有接入物联网的终端设备和底层硬件进行连接管理和监控。从功能角度看,其包含了物联网AEP(应用使能)、DMP(设备管理)、CMP(连接管理)以及BAP(业务分析)。

  由于各类应用部署在物联网云平台上,意味着用户侧数据也在平台上沉淀,因此其是物联网应用以及增值服务提供的基础,潜在价值巨大,是各个产业的必争之地。

  物联网平台:PaaS应用广泛,市场规模迅速增加。物联网PaaS可大范围的使用在物联网各下游应用领域,如智能家居(灯、大家电、小家电等)、智慧工业、教育等。据CIC统计,2019年物联网PaaS市场规模约为722亿美元,预计从2019年到2024年,整个物联网PaaS市场规模将以18.9%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扩大,达到1717亿美元。

  物联网平台:龙头与第三方卡位布局,占据先发优势。物联网云平台需要拥有足够强大的软件实力和云计算服务能力及适配的物联网生态,因此主要由各大互联网或云服务提供,如AWSIoT、阿里云IoT、小米IoT开发者平台等。

  除了提供最底层PaaS能力的平台服务商,运营商或通信设施商及工业龙头从产业链上下游向云平台延伸;新兴第三方平台公司(如涂鸦智能)以底层硬件(主要为模组)为突破口,实现市场拓展和增加平台粘性。

  总体来看,龙头厂商和第三方已经逐步建立生态圈层,平台连接数等已有迅速增加,占据先发优势。

  物联网平台:SaaS受益设备增长,开拓云平台增长路径。物联设备增长为SaaS铺平了道路:据CIC数据,2019年物联网SaaS关键的四大领域(智慧酒店、智慧长短租公寓、智慧社区及智慧办公建筑)市场规模已达228亿美元。

  而据IDC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物联网软件支出已达1292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23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9%。因此,在细致划分领域针对具体应用提供上层的SaaS服务成为物联网云平台发展的另一重要路径选择。

  涂鸦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第一股,PaaS+SaaS先驱。涂鸦智能是物联网云平台先锋企业,主营物联网PaaS、智能设备分销以及SaaS等其他服务:2020年,公司实现了迅速增加,全年实现盈利收入1.80亿美元,同比增长70%。物联网PaaS业务以模组为突破口实现迅速增加,2020年部署数量达1.17亿台,PaaS业务实现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98.6%。SaaS及其他增值服务成为未来增长引擎,2020年实现640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214.2%。

  物联网云平台是搭建多方协作的桥梁,成为物联网应用以及增值服务提供的基础,潜在价值巨大。PaaS层用以获客和数据留存,SaaS层用以变现,完成盈利闭环。

  云平台已成为物联网龙头必争之地,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互联网厂商依靠2C的能力获客,主要打造以家居为主要场景的消费物联网平台;运营商及通信设施商帮助各行各业完成混合云搭建并赋能;工业龙头通过你自己的业务流程搭建特色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新兴第三方平台公司,如涂鸦智能、云智易等主要选择某一细分领域深耕,依靠行业理解打造定制化物联网平台。独立第三方物联网云平台公司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物联网的实质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赋能,因此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前者最重要的包含个人及家用物联网,后者则包括工业物联网、商业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智慧交通&车联网等。

  消费先行,产业后至:过去智能家居等消费物联网发展更为迅速,但随着物联网继续发展,对产业的改造将成为物联网的核心场景,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消费物联网。

  个人物联网: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联动。个人物联网是以个体用户为中心,通过个人智能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人、物与其它信息资源,满足个人用户高品质、便捷化生活需求的智能服务系统。

  其中,典型的个人智能设备包括:智能可穿戴设备、手机/PC/平板、移动医疗健康产品等,主要覆盖场景包括家庭场景、工作场景、校园场景、外出场景、运动场景、健康场景、消费场景及娱乐场景。

  个人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热度不减。个人智能设备,尤其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过去几年经历了相当快的增长,其中TWS、智能手表/手环等爆品热度持续不减,据Canalys,2020年TWS出货接近2.6亿台,可穿戴手表出货1.85亿台。

  家用物联网:以住宅为平台,家居设备智能化。家用物联网的主体是智能家居,即以住宅为平台,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边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家庭环境管理、安全防卫、信息交流、消费服务、影音娱乐与家居生活有机结合,形成高效化、智能化的住宅设备集成管理系统。

  智能家居的品类正在不断扩张,目前最重要的包含智能音箱、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影音娱乐、智能照明、智能中控、智能能源管理等。

  家用物联网:疫情不改长期趋势,中国市场潜力十足。受疫情影响,2020年智能家居市场无论是出货量还是市场规模增速均有明显下滑,但长期趋势不变,据Statista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可超1750亿美元,其中智能家电占比最大(38%),市场规模约675亿美元。

  中国市场智能家居渗透仍有较大潜力,2020年渗透率仅为12.6%,处于早期采用阶段。随着渗透加速,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3%,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335亿美元。

  家用物联网:前装市场定位中高端,实现突破。采用前装形式部署能够赋予家用物联网系统高度的一致化体验,但相较于后装形式,采用前装的方式来进行家用物联网部署投入更高、周期更长,前装出售的收益的确认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发展整体晚于后装市场。

  因此,目前国内前装市场主要是针对中高端客户,以精装楼盘为例,国内精装楼盘智能家居的配置率慢慢地提高,部分产品(智能安防、智能锁)已突破60%。整体市场来看,2019年国内前装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未来将保持30-50%的增速,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可突破77亿元。

  小米:打造品牌效应。手机xAIOT战略打造生态:小米作为AIOT领域,其家居终端过去几年经历了快速地增长。2020年,小米实现营业收入2459亿元,同比+19.4%,其中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27%(674亿元)。疫情背景下,公司20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逆势增长,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达到3.25亿台,同比+38%。

  工业物联网:支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使能工业生态体系。工业物联网的本质是通过工业资源的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和系统互操作,实现制造原料的灵活配置、制作的完整过程的按需执行、制造工艺的合理优化和制造环境的快速适应,达到资源高效利用,是支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使能工业生态体系。典型的垂直场景包括制造、能源与电力、油气、采矿、医疗、农业及运输等。

  工业物联网:市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融合带动占比提升。据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数据,预计2020年国内工业互联网总体市场规模达到3.14万亿。工业物联网本质是为垂直行业提供使能升级,因此融合带动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动力,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叠加、倍增作用逐步显现,2017-2020年融合带动部分占比从59.8%提升到79.2%。

  商业物联网:连接商户与消费者,构建智能消费场景。商业物联网连接B端商户经营者(包括零售门店、餐饮门店及本地生活门店)和最终消费者,提供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旨在提升顾客消费体验和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实现供需精准匹配的智能服务系统,是连接消费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桥梁和纽带。由于交易结算、订单履约环节是与消费者消费行为直接关联、生成数据资产的核心环节,因此智能交易终端(智能金融POS、收音机、手持非金融设备等)是核心商用终端。

  商业物联网:核心终端有望持续增长。包括智能金融POS、智能收银机和手持非金融设备在内的核心智能商用终端预计2020年合计市场规模约78亿元,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约4%。长久来看,随只能商用终端渗透率提高,整体市场规模仍将持续增长。

  商业物联网:中国市场超千亿元,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2019年,中国商业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为1161亿元,占全球比例为17.7%,预计2020年因受到疫情影响,商户收入将出现显而易见地下降,进而导致其在硬软件支出上的回落。在疫情好转后商业物联网将恢复增长,到2023年中国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438亿元。

  Square:为商户提供以交易为中心的产业链生态和产品服务体系。他围绕交易环节探索研发硬件、软件产品,以满足商户在企业经营上的需求:公司主体业务包括交易费(支付抽佣)、软件订阅及服务收费、硬件出售的收益。2020年公司实现盈利收入94.98亿美元,同比+101.5%;其中商户服务环节(包括交易费、软件订阅及服务收费及硬件出售的收益)合计49.26亿美元,同比+17.4%,实现疫情下的逆势增长。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仪表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4因激励对象离职或自愿放弃、公司业绩不达标 歌尔股份部分股票期权注销完成

  7“新”赛道再发力! 总投资900多亿!又一批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项目落地/开工

  24全国首个“空天地一体化矿区生态大数据管控系统”上线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8%

  26赛微电子与北京怀柔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MEMS传感器研发高地



  • 上一篇: meego
  • 下一篇: PRO211PRO215 意大利Senseca 手持式压力计